欢迎访问黄冈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加快体制改革和完善内部管理

发布时间:2009-12-17 浏览:
【字体大小:


    随着国内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纷纷加快了对城市供水企业的体制改革进程,有些地方的改革已触及到企业产权变动。此举引来无数投资者关注的目光,不仅国外多家跨国水务巨头表示出强烈的收购意愿,就连一些以前极少涉足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投资领域的国内企业也纷纷加入到水务市场产权收购的竟争中来,仅2003年上半年中,国内上市公司中就有首创股份、重庆实业、天津泰达等10多家企业以巨资投资水务,同时还有不少公司大规模变更资金投资方向进军水务市场,各式各样的水务投资研讨机构也纷纷建立起来,一时间水务市场形成了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而静观作为这股投资风潮中心的供水企业,其实际经营情况怎样呢?据对全国85家较大规模城市供水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显示,2003年1-3季度,这85家供水企业中经营亏损的为59家,占到统计企业的近70%,亏损额达5亿多元。而未参与调查的为数众多的城镇中小供水企业的经营状况则更加令人担忧。

    既然国内供水行业经营形势如此不令人乐观,那为什么又会有这么多的国内外投资者不惜斥巨资来投资呢?如果说上市公司还不排除有“炒作概念”的嫌疑,那么为什么为数众多的外资公司和国内民营企业也争先恐后地来抢占这个市场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下面从供水企业的特点及发展方向浅谈几点个人观点。

    一、供水行业的特点与问题
   (一)供水企业的特点
    与其他一般工业企业相比,投资城市供水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市场稳定
    自来水是人们生产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公共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就使得供水企业拥有十分稳定的市场消费群体,且消费需求量相对稳定。同时由于自来水特殊的输送方式,使其生产销售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加之长期以来国家对供水市场实行严格的控制,使得该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十分平静,未面临其他工业企业那样激烈的市场竞争。
    2.供水设施比较完善,后期投入较少
    城市供水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产业,一直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优先建设的重点行业,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各地政府不断投资改善配水管网等供水设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镇供水管网体系,因此投资此领域所面临的后期投入教少。
    3.生产工艺简单,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城市供水企业的生产工艺已非常成熟,生产上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同时,由于我国整体上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十分严重,城市供水市场基本处于卖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4.水价逐步到位,企业收入稳定
    随着水价改革的不断深入,自来水价格将逐步向其自身价值回归,同时自来水属于稀缺资源,因此供水价格今后将呈不断上涨趋势,这将为投资者打开广阔的盈利空间。
    以上特点说明,投资供水企业蕴藏着无限商机,应该成为非常好的利润“生产基地”。这也许就是吸引众多投资者广为关注的主要原因。

    (二)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述的调查资料可以发现,在同样的经营条件下,目前国内很多供水企业的经营状况却十分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两方面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投资主体单一,束缚企业的因素过多,企业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先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权问题:我国长期执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十分单一,企业基本上全部由政府投资,政府既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同时又是市场活动的参与者,造成政企不分。同时,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代表者,政府也不可能具体管理每个企业的经营行为,因此就导致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所有者缺位”,造成国资管理的“权力真空”,使得无人真正代表国有资产的利益来管理企业;另一方面,与“所有者缺位”同时共存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有资产或曰“国家权力”的代表者太多,如城市中的某一个国有企业,他的经营行为要受主管部门控制,同时还要受财政、劳动等等部门的领导,这些部门有的要求企业多产生利润,有的要求其多安排人员以解决就业问题,有的则要求企业替政府分忧、开展扶贫工作……等等,这些部门都是国有资产的代表者,都要把自己部门的职责发挥得尽量完美,这其中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代表者”利用这种身份,从企业谋取不正当的部门利益。面对如此众多的代表者们发出的不同声音,作为全民所有的国有企业只能忙于应付各方面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其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
    再具体到供水企业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国有企业来说,其更具有不同于一般国有企业的特点:它虽然名义上是企业,但却缺少独立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其产品价格不能自主,盈利不能留在企业,当然,产生亏损也不会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几乎变成了政府的附属管理机构。再从企业员工情况分析,目前大部分供水企业的领导者都是由上级部门直接任命的,他们需要向其主管部门负责,因此就使得一部分供水企业经营者更加关注其上级部门的态度,而不是企业内部管理。对供水企业的职工来说,由于政府对企业实行的工资提取、薪金分配等特殊政策,使企业经营的好坏与其个人收入无直接关系,他们也不必去关心企业经营。另外,供水企业长期在政府保护下生存、其经营环境几乎与世隔绝,企业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因此,企业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2.价格机制不灵活,水价不能反映水作为商品的真实价值
    一直以来,供水企业普遍被认为是一种福利性质的公用事业组织,承担着过多的政府管理职能,其自来水价格调整机制极不灵活,企业一般无权按市场经济规律确定水价,政府和社会对水价的干预过多,水价不能真实反映其制造成本,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这些是导致供水企业亏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3.传统意识根深蒂固,稳定有余,创新不足
    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系下运行,一些供水企业已习惯于寻求政府保护,竞争意识淡薄,企业管理依赖行政运做,在管理改革方面一切以稳定为前提,创新意识不足,表现为各项改革力度小,求稳怕乱,不能突破传统意识束缚。
    4.企业管理水平落后 
    当前,我国大部分供水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落后、技术应用层次不高、技术含量低、成本意识淡漠,浪费严重等问题,各项费用居高不下。同时,企业富余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现象也十分严重。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供水企业的发展。
    以上特点和问题说明,城市水务市场既蕴藏着无限商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在目前管理体制下无法解决的矛盾。因此,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
    当讨论到供水企业是否需要改革和进行怎样的改革时,有人可能会说:国有供水企业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事关国计民生,进行大规模的体制改革会影响社会稳定,而且,企业已存在了这么多年,不是很好吗,根本没有改革的必要。这里,我们必须要认清供水企业所面临的形势:
    一是关于国内改革趋势。目前,我国国企改革的进程已推进到公用事业领域,其改革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已明确提出今后要“加快推进铁道、邮政和城市公用事业等改革,实行政企分开……”。供水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类型,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资产必将转移到它更应该关注的领域,象城市供水这种通过市场运做完全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行业,可以也应该交由社会去运营。虽然目前国有供水企业改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是其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变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二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随着世贸规则在我国的的逐步落实,公用产品市场也将逐步开放,正如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所提到的,今后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因此,目前支撑在供水企业头上的政府保护伞将逐步被取消,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因此,供水企业必须要正视这种现实,尽早动手,抓住当前水务市场开放的历史机遇,尽快使自己强大起来。

    二、供水企业的发展出路
    (一)加快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正确理解和实施产权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
    我国的供水企业由于其自然垄断性和公用事业性,长期以来,产权结构基本是单一的国有资产一统天下的格局,各级政府和一些用水户也一直把供水企业看作是社会福利机构、企业可以说从来就没有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存在过。这种过度单一的产权结构和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是导致供水企业长期经营不善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改变供水企业的经营状况,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是简单的喊几句口号,或成立几个什么“新三会”,搞个“翻牌公司”所能解决的,因为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不触及产权制度改革和政企分开这些深层次问题去搞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都只能是花架子,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是对以往企业过度单一的产权形式的纠正。实践已经证明,供水企业完全由政府包办,必然导致政企不分,产生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产权多元化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国家、社会共同投资组建股份制企业,也可以是吸收社会资金甚至外资进入。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多元化形式,都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能使企业产权持有人(即股东)能够真正自发地、主动地去关心企业经营,也就是解决企业所有者缺位、缺乏内在发展动力的问题。二是要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解除供水企业承担的过多的社会管理职能,还其以市场经济主体的本来面目。否则,改革无论形式怎样变化,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供水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
    (2)、克服产权改革过程中几个认识误区
    一是关于对产权改革目的的认识问题:在实现产权多元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改革的目的,不是一定要把企业改为某一种固定的产权形式,关键是要看这种改革能否真正改革其管理运营体制,能否起到激发企业活力的作用。对供水企业来说,产权改革应成为企业的自觉要求,而不应被当作一种任务来消极对待。
    二是关于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式:目前在一些供水企业产权多元化改制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一提产权多元化,就一定要组建股份制公司,似乎只有几个投资者参加到企业产权中来,才算完成了产权制度的改革,否则就觉得缺少点什么,将“产权多元化”片面地理解为“股东多数量化”;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供水企业,对由民营资本或外资收购其产权从感情上无法接受,把企业产权多元化理解为企业分家,将企业资产平均分配,职工人人入股,没有拉开股份数量上的差距。这样很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就是参加产权改革的员工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不能从内心激发起关心企业经营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产权改革演变成一种新的股份平均主义,达不到真正的目的。
    另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实现产权多元化,进行股份制改造是增强供水企业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途径。各地水司应该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的原则,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如可以采取国有民营的方法,即在保留供水企业产权国家所有的基础上,将其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权转让给非国有性质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经营,即通常所说的TOT形式,真正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促进供水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彻底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是解决供水企业存在问题的根本措施,而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则是当前供水企业摆脱经营困境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全国大部分供水企业都还没有按照《城市供水价格管理条例》建立起完善的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价格与价值相背离。要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首要就要还自来水以商品的本来面目,解除供水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职能,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科学确定供水价格,保证水价能够有效补偿企业制水成本,这是供水企业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主体的最基本要求。
    从水价形式来说,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供水企业执行的还都是分类水价,即根据用户用水性质不同分别确定其用水价格,以此来达到限制用户用水或调解产业结构等目的;同时自来水价格中包含着为政府代收的各种税费,水价还过多地承担着社会福利及政府管理职能。从根本上说,像节约用水、调解产业结构、保证低收入职工生活等工作,应当是政府去行使的公共管理职能,而不应成为供水企业的法定责任,政府可以通过另外征收水资源保护费、发放补贴等形式实现。因此,企业在确定水价时,应取消现行的分类水价收费方式,对所有的用户均执行单一的综合水价。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无论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还是水价形成机制的完善,都只能改变供水企业的外部环境,而供水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几十年积习下来的问题,其中既有外部因素,更有内部管理的原因,不可能“一股就灵”,必须从企业内外两方面共同进行改革才能彻底解决。因此,在积极促进外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供水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管理,练好内功,否则,再好的外部环境也不能够彻底挽救一个内部混乱不堪的企业。
    当前,供水企业面临的内部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劳动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成本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加强内部管理:
    1、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1)、改革企业用工和人事管理体制
    在传统体制下,供水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和人事管理机制都比较僵化,没有形成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劳动人事管理机制,职工铁饭碗、干部终身制的问题还一定程度上存在,限制了企业活力。
    因此,今后一方面要打破供水企业僵化的用工机制,实行全员的中短期劳动合同制,使职工与企业间形成新型的劳动雇佣关系,解除企业对职工承担的无限责任,并通过完善淘汰机制,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职工能进能出的新型用工机制。另一方面要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制定完善的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并长期坚持下去,加快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同时通过实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的业绩考核工作。
    (2)、改变落后的人事管理方式,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不少供水企业的人事管理目前仍停留在工资奖金发放、人员调动等简单的事务性工作阶段,没有将企业员工作为一种宝贵资源来对待,丰富的人力资源没有真正得到开发利用。
    今后供水企业要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首先通过做好人力资源策划与选聘工作,保证将企业需要的人才吸收进来;通过开展人员培训与岗位开发,使员工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同时使一些有专长的员工尽快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工作潜能;通过建立职工绩效考核机制,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给职工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通过建立双向选择的合理员工流动机制,减少对员工在企业内部合理流动的限制,使员工真正能够人尽其才。
    另外,针对目前大多数供水企业人员富余、人浮于事的现实,要千方百计地加快多种经营产业发展,合理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并注意培养、锻炼职工的市场经济意识,尽快促使其适应市场经济观念。
    2、完善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各级员工工作积极性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不少供水企业职工在对待分配问题上,头脑中已形成了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等固定的分配观念;有些供水企业虽然也实行了岗位工资制,但由于这种分配制度的后续管理措施不到位,使不同岗位间的收入差别设有真正拉开,也使同一岗位但劳动贡献有差别的职工间的收入差距没有拉开,导致了薪金分配出现新的平均主义问题,影响了其激励作用的发
挥,造成职工干劲不足、不愿钻技术的问题普遍存在。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要大力推进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以岗位工资制为基础的薪金分配制度,通过加强岗位工资制的后续管理措施,调动各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部门部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如年薪制、计件工资制、按股分红制等,彻底改变职工在分配认识上的思维定势。
    3、加强成本管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很多供水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重规模建设,忽视成本管理,花钱大手大脚,成本核算意识淡薄,各项费用居高不下,这是导致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克服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强成本管理和开支计划管理,通过实行成本目标管理等方式,将成本费用层层分解落实,并将可控费用的使用情况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强化职工成本意识,控制成本费用增长。
    4、调整自来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各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各企业节水设施的大量使用,一些传统耗水大户的用水量大幅减少,使供水企业的售水量呈下滑趋势;而另一方面,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的饮用水的需求却日益扩大。因此,供水企业就有必要调整自来水的“产品结构”,改变其产品单一的局面(如采取“分质供水”等办法),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从而抢占供水市场先机,为今后供水企业多元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当前改革环境下,国有供水企业必须要充分认清形势,抓住水务市场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真正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解决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源问题,同时,还必须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扎扎实实地练好内功,解决好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早日实现自主、自立、自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