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应对新水质标准,努力提高供水水质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0-05-06 浏览:
【字体大小:


来源: 中国供水节水
 谢秋明  陈文丰

  2007年7月1日,国家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正式施行,延续21年之久的老标准(GB5749-1985)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新标准规定的指标由原来的35项大幅增加到106项,部分指标的限值也更加严格了。因此,在新标准的贯彻和执行当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笔者结合汕头市澄海区自来水公司的实际,试述供水企业面临的困难、挑战以及如何综合应用技术与管理手段应对供水水质标准的提高。

  1 供水企业如何适应新国标的要求

  1.1 新国标的主要改进

  新国标的检验项目由原来的35项大幅提高到106项,增加了71项。其中微生物学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对蓝氏贾第虫、隐孢子虫等易引起腹痛等肠道疾病、一般消毒方法很难全部杀死的微生物的检测。饮用水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毒理学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增加了对净化水质时产生二氯乙酸等卤代有机物质、存于水中藻类植物微囊藻毒素等的检测。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加至21项。并且,还对原标准35项指标中的8项进行了修订。

  1.2 对供水企业的新要求

  从水源到用户龙头,是一个完整的供水系统。要始终保证向用户供应符合标准的水,就要求供水企业要对供水系统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符合要求的水源和水源保护(该项应主要由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承担);符合要求的净水构筑物和良好的管理维护;合理的输配水系统和良好的管理;完善科学的水质指标检测和水质监控能力等。这些,均对供水企业提出了新的、更为严格的要求。

  1.3 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的困难

  当前,供水企业普遍存在供水设施、工艺技术、管网配水等不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同时,水厂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水厂全面质量控制观念淡漠;缺乏水质综合管理措施,对水质突变等异常情况,应对措施不足;水厂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多数水厂运行仍然依靠员工“勤跑、勤看”;水厂水质检测能力不足,检测项目数量及精度不高。另外,还有设施改造的投资问题,有了投资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实施,其后,供水成本也会随之上升,供水价格上涨压力也会增大。而供水价格的周期性滞后和调整不到位一直是供水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而这对供水企业的发展又形成了制约。

  2 应对措施和途径

  2.1 加大水质检测配套投入,提升检测技术水平

  水质标准提高后,检测能力跟不上,也就无法判断水质是否达标,执行新标准便成为空话。因此,提高水质检测能力和监管水平是施行新水质标准的首要任务。为适应新国标,供水企业必须加大水质检验室(或化验室)的建设投入,同步提升检测技术水平。

  我公司从2002年起就先后购置了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仪、放射性α、β测定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浊度仪等先进设备一批,2005年9月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而后继续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先后购置了离子析谱仪、原子萤光光度计、微生物监测台等。目前能独立完成全部水质常规指标的检测,非常规指标检测项目也可达到4-5项。今年准备增加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继续增加非常规指标的检测。坚持检测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努力提高检测质量和开拓新的检测项目,技术人员对具备硬件能力的新项目即时开展研发工作,对暂时不具备能力的新项目广泛查阅资料、搜集相关信息,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除派相关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培训外,定期还要对各类检测人员进行理论及实操技术技能的考核。目前在职检测人员均通过省水协、省技监局化验技能的考核,全部持证上岗。

  2.2 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和原水水质监测

  水源水是自来水的原料,水源水质直接关系到饮用水安全,优质水源是供水安全的基本保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环境受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污染日益严重,许多水源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饮用水水源水质也日益变差。澄海地处韩江流域下游,由于来自上游的污染日益突出,加上境内存在不少污染隐患,目前水质已有下降的趋势。汕头市于200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汕头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为汕头市饮用水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我公司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饮用水源保护,加强水质管理:在二座水厂取水口设立了栅栏、铁闸、围油栏,并配备围油绳、吸油毡等,对水面可能出现的油膜起到吸附、拦污作用。各水厂厂区内除安装各种水质在线仪表对水源水进行实时检测外,还设置源水生物预警池,通过在原水中放养鱼苗进行生物监控。取水头部安装闭路监控装置等,实时监控取水点情况。联合水源地的街道中队,加强对取水头部的巡查,从严查处在取水口乱倾倒垃圾、废弃土及有毒有害物体的行为,对停留在取水头部的漂浮物及时清除,确保取水安全。

  2.3 重新评估供水系统,更新改造净水设施和配水管网

  新国标要求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和用户龙头的水质均应达到水质标准各指标的限值。评估供水系统的主要内容有:水源水质污染物的调查监测(包括藻类等);净水设施的建设年代,构筑物适应新国标的能力和有无缺损,出厂水水质;供水管网水质状况;二次供水设施水质和用户龙头水的水质。要确保整个供水系统水质达标,需做好以下环节的工作:

  2.3.1 更新改造净水设施,适应新国标的要求

  净水设施更新和改造的主要依据为:水源条件和水质受污染的程度;不同年代建设的净水设施是否设备陈旧和效率不高,净水构筑物是否老化和缺损;检测仪表配置和控制水平是否适应水质的提高;运行参数是否合理,各单元工艺的配合和衔接是否协同高效;运行管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为适应新国标,我公司参照《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根据现在水厂水源水质情况和水厂工艺,对原有的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2007年已对一厂3组无阀滤池的配水系统、一厂加药系统、在线仪表等进行改造(改造后滤后水浊度降低了0.1NTU,目前稳定在0.3NTU左右);明年计划对二厂二期工艺进行技改、二厂三期V型滤池加盖顶蓬、二厂V型滤池更换滤料、二厂三期加药系统技改、二厂取水泵房安装变频调速装置、自控系统更换部份硬件设备等。

  2.3.2 完善配水管网,保障管网水质

  出厂水经输配系统,浊度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出厂水水质经配水管网,除浊度指标发生变化外,氨氮、硝酸盐、三卤甲烷、卤乙酸、硫酸盐等指标在不同条件下,其含量会发生变化;同时管网水水质还受管道和附属件材质的影响。城市配水管网的规划和改造,需结合降低管网漏失、完善管网优化运行、提高管网水质等多项内容综合考虑。我公司以积极的态度加大对管网建设改造的投入,近几年来共投资3000多万元,敷设一批市政供水干管,共建设DN100 管道50多公里。在管材的选用上,我们尽量采用UPVC、PE等新型、环保管材,减少管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同时分期分批对城区各村居管网进行较大的改造,解决缺水缺压问题。目前,DN100以上的供水干管已达310公里,管网压力合格率达98.5%,管网监测点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8%以上,保障管网水质。

  2.3.3 加强二次供水管理,确保用户水质达标

  城镇供水系统中,难以避免二次供水。而二次供水设施引起的水质污染事例很多。据有关资料,目前受理的水质投诉中,由于二次供水引起的水质问题达80%。由于现行管理体制,澄海城区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和管理权不归供水企业,城区供水不能实现供水企业全过程的专业化管理,二次供水存在水池清洗、人员管理、水质监测、二次消毒等无法保证的问题,二次供水水质难以达到新国标的要求。而加强二次供水管理牵涉到管理体制的改革。

  2.3.4 用户的用水器具要符合新国标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目前,供水管理体制所规定的供水企业的管理范围是制水厂和输配水管网,供水水质只负责到入户计量表前,而用户在入户管道材料及配套器具选用上缺乏防范水质受二次污染的意识。如何让用户在选用入户管材、配件和用水器具时要符合新国标GB/T17219的要求,也是供水相关部门在实施新国标时需要应对的一个课题。

  3 优化、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3.1 加强科学管理,保证出厂水稳定

  出厂水水质是保证供水水质的前提和首要环节。为保证管网水水质达到要求,对经过管网可能引起变化的项目,要在出厂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并对项目的指标值,根据水厂运行和水质监测积累的经验,对出厂水水质的指标值,适当留有余地。

  3.2 在水厂日常运行抓住关键性运行指标

  严格控制出厂水的浊度、余氯、PH、氨氮等指标是提高管网水质,保证供水符合新国标的关键。针对我司水源水水质和供水水质现状,我司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强化、优化常规处理工艺来降低浊度,通过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2~5NTU,合格率≥95%)、控制滤后水浊度(≤0.2~0.5NTU,合格率≥95%)、安装在线浊度仪、余氯仪等,并通过科学加氯去除水中细菌和大肠菌群并降低副产物风险等措施,全面实施质量控制,层层落实水质责任制,保证水质内控指标的完成。

  3.3 完善水质监测监督体系

  我司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监督体系,以公司水质化验中心为主要监测监督机构,每月全面监测并评价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情况,对各种净水材料严格把关;水厂化验室是各厂出厂水和水源水的水质监督监测基层单位,负责本厂净水过程水质的控制,及时为生产提供原水水质数据;另外还建立在线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使其成为整个水质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24小时的连续水质监测。

  4 结语

  供水企业普遍较低的检测能力将严重影响新标准的实施进程,水质标准提高必然对水质的检测方法、药剂、仪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如何消化这些费用,如何整合社会检测资源,如何提高检测设备的利用效率等,不仅是摆在供水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各级政府需要认真研究并妥善解决的问题。

  水质标准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漫长,供水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可谓是任重道远,步履艰难!供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供水行业是公共服务行业,全社会要共同应对挑战:各级政府应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供水企业应承担更重的保障任务,消费者应自觉交纳水费并争做节水减污的模范,行业协会要做自律的表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